刘俊茜7秒55摘铜:刘翔之后中国跨栏再迎“新飞人”
2025年3月22日晚,南京魔方室内体育场见证中国田径新历史:21岁的江苏小将刘俊茜以7秒55的成绩夺得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男子60米栏铜牌,成为继刘翔之后,首位在世界级跨栏赛事中登上领奖台的中国运动员。这枚奖牌不仅填补了中国男子短跨项目13年的空白,更标志着“刘翔时代”后中国跨栏的新生代崛起。
从“小刘翔”到世锦赛奖牌得主:天赋与汗水的淬炼
出生于2003年的刘俊茜,少年时代曾练习跳远,后因“栏间技术细腻、爆发力突出”被教练发掘转向跨栏。2019年,16岁的他以13秒66斩获江苏省青少年110米栏冠军,正式进入省队。此后四年间,他在全国室内外赛事中屡创佳绩:2023年全国室内田径邀请赛60米栏冠军、2024年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阿斯塔纳站冠军、2025年全国室内大奖赛7秒47刷新PB……尤其在南京世锦赛测试赛中,他以仅差刘翔0.06秒的成绩(7秒47)震惊业界,被视为“最接近刘翔的接班人”。
本次世锦赛决赛,刘俊茜与队友秦伟搏携手晋级,创造中国选手首次双人出战该项目决赛的历史。尽管起跑稍显劣势,他凭借“踝关节刚性强、过栏节奏稳”的技术特点,在第五栏后完成超越,最终以7秒55力压多国好手摘铜。赛后,这位靖江小伙坦言:“半决赛跑出7秒51后,我就想冲击领奖台。虽然成绩没达到PB,但在家门口为祖国争光,意义非凡。”
刘翔的影子与新时代的使命:传承与突破的双重答卷
刘翔曾以7秒41的60米栏亚洲纪录(2012年伯明翰室内赛)、12秒88的110米栏世界纪录(2006年洛桑)书写传奇。如今,刘俊茜的7秒55虽未及前辈高度,但其轨迹暗含相似脉络:从地方体校到国际赛场,从技术打磨到心理淬炼。江苏省队教练苏懿萍评价:“他聪明肯吃苦,栏间节奏极具天赋,是刘翔之后少见的技术型选手。”
更值得关注的是,刘俊茜的崛起恰逢中国跨栏青黄不接的转型期。自刘翔、史冬鹏退役后,中国男子短跨项目长期缺席世界大赛领奖台。此次世锦赛,刘俊茜与秦伟搏的“双雄会师”决赛,不仅终结了这一空白,更展现了中国跨栏的梯队建设成果。正如孙海平教练所言:“近五年的系统培养,让我们看到了后备力量的厚度。”
未来可期:从“追赶者”到“超越者”的蜕变
尽管初登世界舞台便斩获铜牌,刘俊茜保持清醒:“刘翔是榜样,但我不想活在影子里。未来要专注技术打磨,争取突破7秒40。”数据显示,他的7秒47 PB已位列亚洲历史第二(仅次于刘翔),距离美国名将霍洛威的世界纪录(7秒27)亦仅有0.2秒差距。业内分析,21岁的他正值技术成熟期,若能强化起跑反应(目前0.168秒,决赛第八)与后程速度,有望成为亚洲短跨新标杆。
此次赛事亦暴露中国跨栏的短板:除刘俊茜外,其他选手与世界顶级水平仍有差距(秦伟搏7秒72列第八)。但正如田径名宿所言:“一枚铜牌是火种,点燃了中国跨栏的新希望。”从刘翔的“中国飞人”到刘俊茜的“新生代领军者”,中国短跨正经历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体系化发展”的蜕变。
结语:跨越栏架,更跨越时代
当刘俊茜亲吻南京赛场的栏架时,镜头里恍惚叠印着刘翔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悲情一幕。13年后,新生代以一枚铜牌完成了对前辈的致敬与超越。这不仅是中国田径“后继有人”的证明,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承——从“刘翔时代”的辉煌到“后刘翔时代”的重构,中国跨栏始终在跨越中寻找新的高度。正如刘俊茜所言:“时间会见证一切。”而此刻,他已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。